中国的网贷行业触角已经伸到各行各业之时,曾经最宁静的大学校园也难以幸免。当信贷行业被互联网金融强势打破时,校园网贷就形同撒向大学生的诱饵和鱼钩。它一面给大学生消费贷、创业贷提供了很大便利,另一面因为风险难以控制,致使众多的校园网贷平台的坏账率难以阳光化。
“兄弟们我就要跳了,在这最后的时候,真的很对不起大家。”这是大二学生小郑(化名)留在这个世界上的最后一段语音。3月9日晚,郑州市河南牧业经济学院的一在校大学生因无力偿还大学生借贷平台的近百万借款,在山东青岛跳楼自杀。
3月15日,《华夏时报》通过调查了解到,目前国内针对大学生市场的网贷平台多达百余家,除“爱学贷”等专注学生信贷的平台,还有很多消费金融公司也是校园分期市场的主力军。在业内人士看来,河南大学生因网贷负债百万跳楼极端事件的曝出,已经凸显校园网贷已有失控的风险,而这样的“信贷魔窟”控制不好,最终受影响的除了难以数计的大学生,还造成众多的网贷平台坏账难以回收。
事件还原
3月16日,《华夏时报》记者来到河南牧业经济学院,由于受小郑自杀事件影响,学校方面对此事保持缄默。而记者随机采访的几位学院学生,对于此事也大多回避。
而根据本报此前了解到的信息,小郑从2014年就开始办理各种信用卡,从2015年开始接触各种网络贷款,种类达到了数十种之多。小郑的一名同学称,小郑利用28名同学的身份证、学生证、个人电话及父母电话、手持身份证拍照等信息借款达到了六七十万元。
据班里同学介绍,小郑是班里的名人,众人眼中的好班长,他大一时对班里的事尽职尽责。小郑就是靠着大家对自己的信任轻松获取了大学生网上借贷所需的注册信息。
本报记者调查获悉,从2016年1月22日到1月24日,小郑在百度贴吧河南建业吧内以“慕尼黑之手”的昵称发帖讲述自己负债的经历。小郑从2009年开始看建业足球,慢慢地喜欢上了足球,高中时还进过校队。由于兴趣,在2015年他鬼使神差的开始买足球彩票。从几块钱下注到几百块,初尝甜头的小郑越陷越深。小郑在提到时时彩时表示,你永远不知道开奖号码是啥,中了是运气。于是在短短半个月内他输光了所有贷款的钱,共计一万多。
而从二月份开始,小郑就处于失联状态。同学们在小郑失联期间均安抚他,表示愿意先帮他把欠的钱给还掉,他打张欠条后再慢慢还。然而小郑却称,就算以后再有钱,再站起来,什么用都没有了。过些日子大家联合起来告他诈骗,这样你们欠的钱就不用还了。最终小郑以如此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我们平台只贷给他一万元,而且从去年10月份就停止继续对他贷款了。对这件事我们也很遗憾,但是对于一家从事网贷行业的平台而言,风险控制始终是第一位的。而这件事确实也给行业敲响了警钟,如何针对大学生网贷做更有效的资金用途调查。而大学生信用的盲区事实上给网贷平台带来了很大的挑战。”3月18日,上海一家大型P2P平台负责人在接受本报采访时坦言。
校园网贷众生相
自从大学生信用卡“折戟”后,校园网贷开始在高校跑马圈地。从2014年开始,趣分期、分期乐、爱学贷等多家专门针对大学生的信用贷款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并获得了多轮天使投资。这些校园网贷产品的共同特点是,只要是学生身份,即可以申请信用贷款,通过支付一定的手续费,先消费,后还款。
“近年来,网络借贷平台迅速崛起,为大学生创业、消费、旅游等提供各类资金。不过,一些乱象也随之出现,大学生贷款3万利滚利变为70万、吉林高校学生遭遇高利贷等骇人听闻的事件时常进入人们视野。河南大学生因网络借贷过高无力偿还自杀又是一起悲剧,应该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同日,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李涛接受采访时指出。
而据本报了解,目前在校大学生要获得网贷只需要动一动手指,简单地在线上传个人身份证,登记一下学籍资料,或者上传一段视频认证,短期内就能贷到少则数千元、多则上万元的网络贷款。
“有一些小的网贷公司会趁着双休日在大学门口驻点摆摊,上前咨询的学生不在少数,其中大一和大二的学生最多。他的两个室友也分别从不同的两家网贷公司贷到了3000元和5000元,用于购买电子产品,可以选择多个期限偿还。”3月17日,上海交大大三学生张铭告诉记者。
记者也以在校大学生想要贷款的名义拨通了某网贷平台的咨询电话,很快一名姓李的工作人员接通了电话。当记者表示要贷款2万元时,对方很爽快地答应了。本科生最高有2万元的贷款额度,研究生可贷到3万元。之后孙某便示意记者加他QQ,填写一个申请表,借款操作都在线上完成。
记者又拨打了几家网络贷款平台的咨询电话,多数要求提供身份证、学生证或者个人学籍信息,还有少数要求提供手机通话详单或者需要视频认证。有的需要的申请资料包括身份证、学生证和学籍证明;有的需要申请人提供身份证,并在线认证学籍信息,最后完成视频签约,90%借款1小时内到账,在读本科生的最低授信额度为1.5万元,最高可借5万元。
“校园网贷看中的是大学生旺盛的购买能力,却忽略了他们有限的资金来源。购买能力与资金来源的严重不匹配,极易引发盲目攀比,面子消费。校园网贷原则上只发放小额贷款,但无节制的利益驱动,使得网贷公司有贷就放,反正最后有父母兜底。”李涛表示。
3月18日,上海一家律师事务所合伙人陈子俊则在接受本报采访时称,校园网贷所存在的道德以及经营、法律风险,必须尽快使用法律手段进行规范管理。《个人贷款管理暂行办法》规定,个人贷款应当遵循依法合规、审慎经营、平等自愿、公平诚信的原则。考虑到大学生群体的特殊性,法律应当充分考虑大学生的还贷能力,引导其健康的消费观,保护其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