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电话:400-0755-992
客服邮箱:vip@wapadd.cn
服务时间: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巨头企业们对于云服务的思考在今年找到了新方向。
就在马化腾于2018腾讯“云+未来”峰会上提出了“超级大脑”这一概念后不久,5月27日,在2018年的数博会上,华为云BU总裁郑叶来发表了题为《普惠AI,领航新经济》的主题演讲。
具体来说,华为云的普惠AI,就是希望将自身的技术能力进一步开放出去,让AI变得更为普及,从而使得各行各业的人工智能都“用得起、用得好、用得放心”。
在2017年4月履新华为云BU总裁一职后,郑叶来身上的担子并不轻。成立后不久,华为云BU便升为一级部门,郑叶来也肩负着带领华为云在云服务市场中打下一片江山的重任。
目前国内竞争如火如荼的公有云市场中,华为云面对的对手很多,除了传统的亚马逊AWS、微软Azure等产品外,阿里云、腾讯云等国内玩家也在市场上纷纷跑马圈地。这需要郑叶来把握好华为云的发展,从而找到最适合自身的方向。
成立之初,时任华为轮值CEO徐直军就表示,云服务已经成为华为的基本商业模式,云BU只有一个使命,就是把公有云打造好。
在2017年10月的华为全联接大会上,已经就任华为云BU总裁半年的郑叶来则进一步表示,华为云的商业逻辑在于通过技术来变现,这是最初发展公有云业务时就定下来的商业设计模式。
但如今,讨论短期的商业模式,对于巨头旗下的云业务而言,似乎已经不那么合时宜,更重要的是如何尽快扩大市场份额。
尽管从整体来看,公有云市场保持快速增长,市场调研机构Gartner预测,2018年全球公有云服务市场,将从2017年的1535亿美元增加至2018年的1864亿美元,涨幅高达21.4%。但相比于建立在移动互联网上的许多业务,云服务越来越像是一个行业内的基础设施业务——投入不少,回报期长,一旦达到盈亏平衡点,会是绝佳的现金牛业务。
不少企业的财务报表也反映了这一状况。阿里巴巴的财报显示,2018年度阿里云收入同比增长101%。而亚马逊AWS云服务第一季度净销售额为54.42亿美元,比上年同期的36.61亿美元增长49%,运营利润为14亿美元,高于上年同期的8.90亿美元。
因此,在进入2018年之后,巨头们也需要找到一些新的方向,来让云服务的发展更加符合预期的轨道,同时能够在市场中找到另一个突破点。
今年4月,在2018华为分析师大会上,郑叶来接受采访时曾谈到对于当下云服务市场的看法,“不能用互联网跑马圈地的思维理解面向企业的云业务,Cloud 2.0的竞争刚刚开始。”
郑叶来的观点是,Cloud 2.0的变化由人工智能的发展所引起,让训练变成可能,这需要算力、算法和数据的结合;而华为的强项就在于计算能力,算法上也有积累。
此次郑叶来所提出的“普惠AI”,也可以被看作是一种华为云希望释放自身优势的新战略。
郑叶来提到,AI在之后可以被看作是一种独立的生产力,适用于大部分经济活动;它能够给每一个行业、企业和职业都带来新的变化,让它们更加智能,从而产生更高的效率。
“华为云希望为即将到来的AI浪潮提供一个智能化的底座。”郑叶来说。
华为云已经在目前的业务合作中逐渐扮演起上述角色,为合作伙伴提供服务。此前,在华为2017全联接大会上,华为云就发布了华为云EI(Enterprise Intelligence)解决方案,这是人工智能技术与企业具体业务场景的结合,当中也包括了深度学习、图片计算等企业智能云服务。
根据郑叶来的介绍,以华为内部已经上云的业务为例,制造、零售、物流等环节都已经应用了人工智能技术,从而实现效率的极大提升,比如华为的电子设备成品率就已经在AI的帮助下提升至99.55%。
“(华为的)PCB板的焊接,以前是靠人工,现在可以通过抓取图像,用机器来判断;这不仅解决了速度慢的问题,还提升了效率,节省了成本。”郑叶来举例称。
一旦将云服务作为一种基本的生产力,便意味着技术提供商需要以更加开放的态度来打造业务。这也是郑叶来提出“普惠AI”这一理念的原因。
当然,这也与华为本身的企业基因和目前公有云市场的发展态势有关。在市场兴起的早期,云服务提供商们大多瞄准的是消费端市场,比如视频、游戏等等,但随着市场玩家数量的越发增长,巨头们的视线开始转移到企业端。
相比较为多样化的应用软件端需求,企业从平台切入,可以更好地节省成本,同时发挥它们在基础技术上的优势。
上文提到的“超级大脑”就是腾讯云在这方面的一次尝试。
根据腾讯云副总裁王龙的介绍,腾讯超级大脑还将在医疗、城市、零售、工业、金融等行业中落地。至于阿里云,它们的ET大脑也已经能够整合城市管理、工业优化、辅助医疗、环境治理、航空调度等全局能力,在产业方向进行尝试。
和其他云服务提供商以偏消费端的客户切入不同的是,华为云更为注重政企用户,其中包括运营商、公共服务、园区、城市、金融机构等。服务这方面的客户,是华为的传统优势所在。
华为云也希望能够通过AI能力开放,将复杂的AI专家能力嵌入当前码农已经普遍掌握的技能中,从而解决AI专家人才短缺的问题。
现在看来,在利用云服务连接人和物的市场进入红海阶段后,进一步为合作的企业开放云服务,将会是巨头们在云端的下一个发力点。
不过,要想进入企业市场,包括华为在内的云服务提供商们也面对着新的要求,其中最主要的一点在于数据安全。
Facebook的数据泄露事件至今仍有影响。5月25日,欧盟开始全面执行一项被称为“史上最严格”的数据保护法案《通用数据保护条例》(下文称作“GDPR”)。根据GDPR的规定,无论是数据管理者还是数据处理者,都必须以合法、公平、透明的方式收集和处理信息,必须用通俗的语言向用户解释收集数据的方式,并有义务采取措施删除或纠正有误的个人数据。
和以往应用导向的云服务相比,如今承担基础设施角色的云服务,在数据安全方面有着更谨慎的需求,原因在于,一旦它们成为企业或政府采用的底层服务,其中的任何安全漏洞都会造成更大规模的损害。
郑叶来也在这次的数博会中提到了类似的观点。他强调,华为云一直以来做公有云的原则是“上不做应用,下不碰数据,不做股权投资”,在普及AI的过程中,会更加重视这个原则。
他强调,华为面对政府和企业提供云服务时,标准的姿态应该是这样的:不以技术的手段获取客户的运营数据;永远不强迫客户进行数据交换,不将客户的数据进行商业变现;华为开放自己的大数据处理能力,帮助客户处理数据。
可以说,在“将云服务发展成基础设施”层面上,无论是华为云还是其他玩家,都还在探索阶段。这不是一个可以一日建成的事业,巨头们依然需要小心谨慎地前行,无论是在业务模式还是数据安全等方面。
客服电话:400-0755-992
客服邮箱:vip@wapadd.cn
服务时间:周一至周五 9:00-18:00
扫一扫 关注微加
Copyright © 2021 WapAdd.cn 深圳微加互联科技有限公司 粤ICP备14021220号-1 建站加盟首选,微加建站! 粤公网安备 44030402001656号
图片与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联系删除。